学汉字,亲师友,学礼仪——南外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汉字文化节目展演(一)
发布时间:2023/6/5 15:19:35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2073次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世人惊叹于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明,却不知其中作为历史载体的汉字曾带领着中华儿女从混沌蒙昧走向文明开化,在刀光剑影王朝更迭间保留住了人类智慧的火种。
而如今,在南外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们以身着汉服走进夫子庙——正衣冠而行尊师之礼——与师共学兼艺术表演的文化剧形式激发孩子内心对千年中华文字的认同。
在剧中,小演员们以生动活泼的表演,向台下的孩子们娓娓道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中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深刻影响了我们国家几千年文明的发展。
我们以更趣味的方式学习文字,取乎其本身,得乎汉字之源流。汉字曾是古人在俯仰天象垂纶山川变迁,探究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生息繁衍,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等诸种方式构造而成。
为了更好契合师生文化的主题,将“教”与“学”作为这次文化剧的重点,“教”甲骨文曾是一手执教鞭,给孩子讲解数码形状的模样,其中每个部件都有它的现实意义,更是重述教育的根本为“教以人伦”,使社会展现家庭和睦、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文明大观。
而“学”的汉字演变从无“子”至有“子”,更是凸显了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秩序理念。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学本相长,师生共进步。
古人造文字是为了“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这场文化剧中,南外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的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揖礼等中华传统礼仪,而且还可以在现场实践礼仪,感受礼乐文化,学以致用,学而思远。在汇集前人经验与智慧的《三字经》以歌舞形式出现时,场上掌声雷动,我们欣慰地发现,孩子们逐渐找到文化的共鸣。
汉字,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诗,那是生生不息的文明火炬,那是思接千载的文明传承,那是神与物游的文明奥秘。让我们所有新时代的少年学子一起跟随汉字,坚定立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赓续千年的文化薪火!
【文字来源:黄皓明 编辑:古广祯 校对:王通一 审核: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