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文章
初中心理健康2024-2025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12/25 9:03:20 作者:朱薇 浏览量:608次

初中心理健康2024-2025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学年,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的心理健康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

1.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德育处、心理咨询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监督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 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学校聘请了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同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此外,还选拔了一批热心公益、善于沟通的学生成为心理健康志愿者,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由专业心理教师授课。课程内容涵盖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

2. 开展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讲座

结合学生实际,定期组织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1. 建立心理咨询室

学校建立了标准化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必要的设施和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私密的咨询环境。心理咨询师定期值班,接待学生咨询,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帮助。

2. 实施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

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心理咨询师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通过一对一的面谈、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扰,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

四、家校合作与社会资源整合

1. 强化家校沟通机制

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共同关注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2. 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积极与社区、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资源对接,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开展活动,如举办亲子工作坊、心理剧表演等,拓宽学生的心理健康视野。

五、成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1. 开展心理健康测评

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为后续工作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2. 反思总结与持续改进

针对测评结果和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确保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投入精力和资源。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昨天访问: 377  |  今天访问: 214  |  本月访问: 15935  |  上月访问: 20403  |  访问总数: 1018637  |  会员总数: 49  |  文章总数: 549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三阳路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 南京紫东江宁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