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育 >>教育教学>> 文章
南外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17 14:18:20 作者:葛薇 浏览量:2135次

南外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一、情况概述

2020年11月11日,张俊礼老师执教年级册《7的乘法口诀》,这是本学期的第2次大教研。本次教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主动探讨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二、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

听课:2020年1111日上午第三节 研讨:上午第四节

2.活动地点

听课:(1)班 研讨:年级办公室

3.活动主题

培养学生主动探讨

4.活动目的

1.并不刻意追求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是倡导研究性教学,期待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顺应儿童天性,顺势而为的学;基于儿童立场,留有痕迹的学。

2.教学的本质是促进深度学习,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考,促进学力生长与提升。

3.建立教师与学生、教师伙伴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倡导课堂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研究型同伴互助关系。

5.活动步骤

组长提前一天发教研活动通知,本组教师提前熟悉教材。

张俊礼老师在班级执教《7的乘法口诀》,全体数学教师听课学习。

办公室开展教学探讨,各位老师整理自己的想法依次发言。

主持人归纳总结

6.活动要求

每位数学教师根据通知提前参阅相关教学资料,熟悉本次教研活动的听课内容及研讨主题,围绕主题准备自己的发言稿。研讨结束后积极撰写活动反

三、研讨评价

胡志凌1. 主要在新知探究环节中,重点让孩子们利用操作等方法得知7 的乘法口诀。

        2. 通过操作,推到过程中的体验,编写7的乘法口诀。

林苏梅: 1.从生活情境中引出乘法口诀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方法与途径: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评价: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享受成功喜悦 。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1、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看,他们是谁呀?有一天,趁七个小矮人去森林打猎,恶毒的皇后将白雪公主抓到了一座小岛上。小矮人们知道后准备造船出海去营救白雪公主。是他们的小船,看看是用什么拼成的?(出示用七个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师:拼一只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是几个7?我们把小船的只数和需要的三角形的个数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孩子,你们看得懂吗?一只小船太挤了!如果拼2只船用了几个三角形?14是怎么算出的?表格的这一列表示什么意思?几个7相加?3只船用了多少个三角形?怎么算的?是几个7相加?4只船、5只船、6只船、7只船,分别需要多少个三角形呢?请你帮七个小矮人算一算,完成这张表格。(出示表格,学生填写)

2、交流汇报。

   二、自主探索,学习口诀

1、看到这张表格你想干什么呢?(编乘法口诀)

大家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活动之前先请个孩子大声地将小组合作要求读一读。孩子们,明白要求了吗?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屏幕上的表格。咱们开始吧?

编好的小组就坐正,哪个小组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都是这样编的吗?

3、孩子们,你们真不简单,把7的乘法口诀都编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现在我们自豪地读一读7的乘法口诀,并记一记。

师:这些口诀你觉得哪几句口诀容易记?哪几句最难记?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师:其实口诀在生活中非常熟悉。比如:三七二十一;孙悟空:七七四十九。

师:刚才这几句难记的口诀,大家交流了许多记口诀的好方法,其实按规律记忆口诀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仔细观察7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现在我们再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一记好吗?(自己读读、记记,再同桌互读读、记记。)

师:现在谁来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开火车背)

这么多孩子都会背了,老师考考大家。(师生对口令)光老师考不行,谁愿意来当小老师也来考考大家。都真么厉害,那我们分小组竞赛。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记住了7的乘法口诀。这时,七个小矮人乘坐的小船也抵达了那座小岛,但是要营救出白雪公主,必须要闯过皇后设置的三个难关。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真是热心的好孩子!那我们就开始吧!

1、第一关:新手上路--看口诀说出乘法算式。 看算式说出乘法口诀。

2、第二关:能手展示--口算。

提问:每组上下三题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把算式换一种形式你会填吗?口答:4个7比3个7多(   ),比5个7少(   )。

3、第三关:高手擂台--解决实际问题

  师:7是个神奇的数字,我国古代与7结下了难解之缘。屏幕上出示唐诗《回乡偶书》。在这首古诗中能找到和7有关的数学信息吗?

  师:对!每句七个字,这样的诗,又称七言诗。

      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四句诗中共有多少个字?

  生;四七二十八。

  师:学了乘法口诀,我们很快就知道七言诗有多少个字,口诀真有用!

4、孩子们这是谁呀?它身上也有与7有关的数学信息,你们发现了吗?我们一起来念念这首儿歌。(一边拍手一边读)

5、这是我们数学课用过的七巧板,一副七巧板有几个图形?用七巧板我们可以拼成许多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看,这是二(1)班孩子作品。一幅作品用了七个图形,5幅作品一共用了多少个图形?

6、孩子们,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看,医生说(课件出示题目)。

7、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七个小矮人终于来到了山洞前,但是要打开这座大门,必须要破解这些密码。看看哪个孩子最爱动脑筋,帮他们破解这些密码。

8、大门终于打开了,七个小矮人成功救出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回到了家,开心的又唱又跳。她想邀请两个聪明的孩子作为代表去家里做客。她给大家出了两道聪明题,你会做吗?

四、总结: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南外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  张俊礼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所以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1.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明白口诀的意义和来源。
2.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下看来这些目标是适合学情,并且已经实现的。
一、趣味做先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孩子被五花八门的玩具吸引,渐渐已经忽视了七巧板这样古老的益智玩具,当七巧板出现时,也就实现了吸引学生,拼出小鱼时更给了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成功实现了激趣的目的,而小鱼的泡泡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7”的大环境,让学生在兴趣浓厚中主动探究,走进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二、合作探究,规律记忆不困难。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由小鱼的数据提炼出7的乘法口诀并不困难,因此这个放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汇报展示时,我采用了两个环节,首先学生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得到学生的认可后,教师在展示口诀,贴在黑板上,这个过程了除了有意识的进行口诀汇报外更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两次读口诀、记口诀的机会,将背诵做到无形。

 在记忆7的口诀时,学生的兴奋劲已经下去,所以我在课件中准备了一段西游记的情景,下面展现出一段文字: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在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小朋友看到自己喜欢的孙悟空,兴趣上来了,腰板迅速挺直了,眼睛也瞪大了,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两句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口诀。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特别是五七三十五和六七四十二这两句。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来记忆,大部分小朋友会根据上一句口诀加七来记忆,这也是个好主意。加上对口令和利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的设计,巩固口诀已经不成问题。
三、数学练习生活,练习有特色。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神奇大转盘,七星瓢虫,算月历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又加大了练习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给单调的乘法口诀融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和谐、民主、欢快而又紧张的课堂氛围之中。
四、不足与改进
在本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没有充分把握好课堂上的新的生成。如:在引入新课,我的预设是让学生说“4个7是28”,而有一位学生却说“4x7=28”,与我预设的教学流程不符,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生硬地贴出算式,没有进一步处理,又返回道加法解决小鱼吐泡泡的数字规律上,使一个从加法到乘法,再到乘法口诀的数学推理被生生浪费掉,也是乘法口诀的呈现形式更加单一,失去了与乘法意义的有效衔接,也算是一个大的败笔。

 我觉得在这节课上,我与学生的交流始终师生硬的,没有做到很好的融为一体,也就是课标中所提倡的“合作者、参与者”,使课堂气氛和学生的表达总是有隔膜,课堂细节更是有许多地方没有做到很好的关注,流于形式的地方也是有的。而且在练习设计上,也忽略了要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的问题,毕竟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少数,而检验学生是否会应用口诀,要面向全体学生才行。

 一节课总是会带来很多预设之外的情况,这些考验着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更考验着老师的教育机制,每每上过一节课都会有对教学设计不周全的感觉,希望可以不断努力,将遗憾做到最少。

六、活动照片IMG_256

IMG_256

IMG_256

七、活动签到表和听课记录

D1EB3FB7219105AA79B4B45A12E55009

IMG_256

 昨天访问: 4738  |  今天访问: 1850  |  本月访问: 1850  |  上月访问: 63649  |  访问总数: 1242713  |  会员总数: 51  |  文章总数: 57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三阳路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 南京紫东江宁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