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东江宁学校(初中)数学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25 8:57:39 作者:葛薇 浏览量:1746次
南京紫东江宁学校(初中)数学备课组活动
一、情况概述
2020年10月26日,邵凤君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去括号》,江宁区数学教研员徐陈冬陈指导进班听课,课后对本课做点评指导。
二、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
听课:2020年10月26日上午第三节
研讨:上午第四节
2.活动地点
听课:七年级(一)班教室
研讨:丁校长办公室
3.活动主题
《去括号》教学研讨
4.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看课指导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平台;通过教研员讲评,教师学习阅读课授课经验,发现自身教学不足并加以改正,提升授课能力及教学综合能力。
5.活动步骤
①组长提前一天发教研活动通知,本组教师提前熟悉教材。
②邵凤君老师在七年级(一)班执教《去括号》,全体数学教师听课学习。
③在丁仁有校长办公室开展教学探讨,教研员陈老师对本课进行点评指导。
6.活动要求
每位数学教师根据通知提前参阅相关教学资料,熟悉本次教研活动的听课内容及研讨主题,围绕主题准备自己的发言稿。研讨结束后积极撰写活动反思。
三、研讨评价
陈冬陈指导:
1.被课前要弄清楚,课堂每一个环节要解决怎么问题。例如:情境引入,设置的必要性是为了引出去括号的必要性,但课本给出的引入在学生来看确实很复杂的问题,老师不要去参入,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由于引入的时间要控制好,所以建议更换简单的题目来进行引入。
2.法则的归纳要从特殊的数值开始,老师给3组,每个同学再举3组数据来验证,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得出法则。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和归纳法则,老师引导修改完善。
3.练习题目的设置要有梯度,从简单的系数为1的开始研究;弄懂了系数为1的,在加上系数去研究,让学生总结归纳解题的思路和步骤,如果有系数如何来做。
4.老师上课语言要简练,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四、教学设计
去括号
【教材简析】
《去括号》是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三单元代数式的第五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可以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着及其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2.会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括号前是“-”号时的去括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在假期的勤工俭学活动中,小亮从报社以每份0.4元的价格购进a份报纸,以每份0.5元的价格卖出b份(b≤a)报纸,剩余的报纸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小亮赢利多少元?
小亮购进a份报纸支出0.4a元,卖出b份报纸收入0.5b元,退回剩余的报纸拿回0.2(a-b)元,所以,小亮赢利[-0.4a+0.5b+0.2(a-b)]元.
师:如何合并多项式-0.4a+0.5b+0.2(a-b)中的同类项?在化简的过程中,遇到括号,为了便于合并同类项,常常需要先将多项式中的括号去掉,才能合并同类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去括号的法则(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设计思路:让学生发现在有些题目里,按照以往的运算法则:有括号先做括号中运算,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得另想办法,这就是本节要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去括号”.
(二)思考探究
【想一想】
(课件出示题目)列代数式:
(1)某公共汽车起点站乘坐a人,中途又上来b人,下去c人,车内还剩多少人?
(2)某人带了a元钱去商店购物,花去了b元,又花了c元,他剩下的钱如何表示?
师:谈一谈你的计算方法,列出的不同代数式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学生思考回答:
(1)可表示为a+b-c或a+(b-c),因此a+(b-c)= a+b-c (板书式子)。
(2)可表示为a-b-c或a-(b+c),因此 a-(b+c) =a-b-c(板书式子)。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设计思路:是学生进一步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同时猜想去括号法则。
【猜一猜】
(课件出示)
猜想: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师:我们用计算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吧!
(课件出示)
计算下面的两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x+(2x-x) = ______;3x+2x-x = ______.
3x-(2x-x) = ______;3x-2x+x = ______.
师:请你计算一下。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刚才的猜想也是正确的。但这种方法并不具备普遍性,现在还不能对去括号法则下定论,别忘了,作为一个数学人,我们要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去研究问题。
(三)精讲点拨
1. 去括号法则
师:首先,括号外是“+”号的比较容易,这个“+”号相当于“+1×(b-c)”,运用乘法分配律,得出结果是b-c;而括号外是“-”号,这个“-”号相当于“-1×(b-c)”,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后得到结果是-b+c。现在我们就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到去括号法则。
师:特别注意的是,括号外有”“-”号时,里面的每一项都要改变符号。
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1)完成课本85页“试一试”第2题.
师生活动:独立完成,完成后举手示意老师,完成快的老师进行面批;大部分都完成后,同桌核对答案,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设计思路:巩固去括号的方法,熟悉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例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5a-(2a-4b) 2x2+3(2x-x2)
解:原式=5a-2a+4b 解:原式=2x2+6x-3x2
=3a+4b =-x2+6x
【注意】
①在去前面的“-”号时,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各项都要变号,而不能只变第一项的符号;
②当前面系数不是“±1”时要注意,将括号内每一项都乘系数,不能漏乘。
让学生探讨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先乘括号外的系数;
2.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四)当堂检测
1.教材第85页“练一练”1、2题.
师生活动:独立完成,完成后举手示意老师,完成快的老师进行面批;大部分都完成后,小组核对答案,组长负责为组内同学查找错误和讲解错题,老师进行重点学生的个别辅导。
2.合并同类项-0.4a+0.5b+0.2(a-b)
师生活动:独立完成,下课后上交课堂练习本。老师批阅,课下辅导。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感受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活动:尝试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总结,形成理性的认识,内化数学的方法和经验.
设计思路:试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对知识进行提炼,体会数学的思想和应用,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去括号教后反思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演示,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们动脑、动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直觉能力,还启发了学生的探索灵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同时也获得了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索的方法组织教学,以问题的设置为主要引导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积极观察共同探讨等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六、活动照片
七、活动签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