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文章
江宁区紫东江宁学校(初中)语文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25 9:04:50 作者:葛薇 浏览量:1510次

江宁区紫东江宁学校初中语文备课组活动

一、情况概述

202010月12日,孙轶群老师执教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本学期的第备课组活动。本次活动紧紧围绕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语文活课堂””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二、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

听课:202010月12上午第三节 研讨:上午第四节

2.活动地点

听课:初一教室 研讨:行政楼会议室

3.活动主题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语文活课堂

4.活动目的

1.让课堂活起来

并不刻意追求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是倡导研究性教学,期待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关注并激活如下课堂教学要素: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倾听与对话、交流与展示,催生指向核心素养的教与学。

2.让学生活起来

研究教学与研究儿童本是一件事,不可分割。教学的本质是促进深度学习,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考,促进学力生长与提升。

3.让教师活起来

建立教师与学生、教师伙伴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倡导课堂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研究型同伴互助关系。教师是教学的源头活水,他应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成长,获得成就与尊严。

5.活动步骤

组长提前一天发备课活动通知,本组教师提前熟悉教材。

孙轶群老师在教室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全体语文教师听课学习。

会议室开展教学探讨,备课组教师代表整理自己的想法依次发言。

主持人归纳总结

6.活动要求

每位语文教师根据通知提前参阅相关教学资料,熟悉本次教研活动的听课内容及研讨主题,围绕主题准备自己的发言稿。研讨结束后积极撰写活动反思,并上传到自己的博客。

三、研讨评价

刘路:1.创设情境,感受语文来源于生活,在交流思考中感悟语文

2.学生表达语言完整清晰,教师引导的好,让生主动提问题,培养能力

3.活动多,操作体验丰富。

王帅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评价语言丰富;

2.注重学生的自主提问,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材简析】本课是七年级进入到第二单元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比较重要的经典篇目,应该在这节课上再次把预习这个学习习惯强调一下。可以要求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疑难词语,并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为这些词语以及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词语注音、释义。在自主阅读课文时,画出每一处不理解的语句,并通过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语句和深层含义,养成字斟句酌、细读多思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通过查找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语句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养成字斟句酌、细读多思的习惯。

2.结合课文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前后结合细读课文,学习叙述方法;揣摩品味文中精彩的词句,并仿写。

3. 体会在百草园的生活乐趣。

4.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5 . 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同中求异,异中取同,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

二.了解作家作品。

1. 走近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共八百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2.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多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 《朝花夕拾》,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3.读准字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斑蝥(máo)

脑髓(suǐ)鉴赏(jiàn)竹筛(shāi)秕谷(bǐ

书塾(shú)宿儒(rú)蝉蜕(tuì)狗窦(dòu)

倜傥(tìtǎng)拗(ǎo)盔甲(kuī)锡箔(bó

三.整体感知

1.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

明确:从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为时间发展顺序或者以个人成长的过程为序,也是合理的)。

2.学生分别找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段和过渡段。

四.师生共同研读写百草园的部分,体会百草园之乐、童年之趣

1.朗读1-8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

(1)那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

明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这部分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的乐园的?

优美的景物——乐景

美女蛇故事——乐闻

雪地里捕鸟——乐事

总结:百草园——我的乐园

3.揣摩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并仿写

(1)词语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的表现力。如本文中对百草园景物和雪地捕鸟的描写。

引导学生对以下词语进行品味:

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心理的形容词、动词和拟声词等;

第二,层次井然、条理分明的词,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词语。

第三,捕鸟时一系列的动词;

(2)朗读写百草园部分,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具体的生活情境说说童年鲁迅在百草园里是怎样玩的,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加深体会鲁迅的,并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形式进行仿写。

(3)雪地捕鸟这一段中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很值得玩味。引导学生先勾画出动词。

说说这写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准确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的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模仿这一段运用5个以上的动词进行仿写训练。(课后)

五.研读三味书屋部分,体会叹中有笑,苦中有趣,感受鲁迅的成长

1.三味书屋里有怎样的生活?

有只要读书的——无奈

有后院偷得的——乐趣

有人声鼎沸的——读书

有习字对课的——自豪

有做戏画画的——快乐

2.在三味书屋生活里的和百草园里的有哪些相同之处?

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和向往;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有强烈的求知欲;

能细致观察生活;

天真活泼幼稚的孩子。

3.你觉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看出作者对他的态度吗?(穿插寿镜吾先生的资料)

明确:方正、质朴、博学、并不太严厉、朴实、刻板得可爱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4.讨论: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成长)

六.主题理解(书后练习一(3))

1.学生谈谈理解

2.《朝花夕拾小引(节选)》

a.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b.《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c.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七.小结

童年的时光渐行渐远,我想在古朴的书屋里这位入神读书的寿镜吾先生,还有静悄悄的小花园里,曾经跟他一起捉了苍蝇喂蚂蚁,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者桂花树上寻蝉蜕的小伙伴们,这些记忆的画板上一个个难忘的故人,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一定会象自由快乐的百草园一样,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来到成年鲁迅的心底,漾起他心头阵阵的温馨和淡淡的失落吧。

五、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鲁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课文里介绍的生活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中提及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而言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好在文章里的游戏、知识等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可感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老师曾说:只要文章具有经典性和可感性的统一。学生就是可以接受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文的学习还是对学生以后深入的了解鲁迅的作品有一定影响的。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学习前一部分百草园的时候,让学生自主学习三个问题,体会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并把如何来写百草园作为学生学习写景的重点。利用合作学习来解决,效果很好。对于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之处,尤其是学生理解学堂后面的那个园也有无穷的乐趣,为什么说三味书屋是枯燥无味的呢?通过学习讨论,学生认识到,即使有乐趣,也比不上百草园的自由和快乐,更加突出了三味书屋的了无生趣。

虽然在教学中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总感到有些缺乏活力,缺少激情。而课堂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总觉得自己在扼杀了学生的热情,但是在这篇文章中又觉得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的地方就是冬天捕鸟的'过程,让学生试着说一段自己做的某一个游戏过程,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练习成。所以留了一个课下作业,以《打雪仗》为题写一个过程,用上一系列动词。结果学生写的部分效果较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经典散文,我主要培养学生们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写作特色,体会其深刻思想内涵和情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六、活动照片

微信图片_20201111092529

 昨天访问: 377  |  今天访问: 373  |  本月访问: 16094  |  上月访问: 20403  |  访问总数: 1018796  |  会员总数: 49  |  文章总数: 55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三阳路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 南京紫东江宁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