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育 >> 文章
“随文识字,打造有效课堂 ” ——2021—2022第一学期语文组教研组活动( 1 )

发布时间:2021/9/29 10:33:28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2073次

“随文识字,打造有效课堂 ”

——20212022第一学期语文组教研组活动( 1  

一、活动主题:随文识字,打造有效课堂

二、活动方案:

内容:《树之歌》第一课时

时间:2021.09.29

地点:二1班教室

活动对象:小学部语文教师

中心发言人:陈林玉

活动形式:课例观摩+研讨

三、活动记录

执教者或记录人

陈林玉

执教内容或研讨内容

《树之歌》第一课时

活动记录

一、上课或发言记录

(一)猜谜导入

“像伞不是伞,脚在土里站”,猜一猜,是什么?没错,就是树。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跟“树”有关的儿歌——树之歌。(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初识树名

1、问题:这首儿歌里提到了哪些树呢?

2、范读课文: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3、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词;

(2)读通句子;

(3)圈出树名。

(三)归纳分类,发现规律

1、指导读词看字,归纳分类:读树名,观察生字,把有共同点的字找出来。

预设:左右结构、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

2、拓展木字旁的形声字

(四)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齐读课文,思考:前两句写了哪些树?

2、引导认识树木:到课文里找一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1)出示:杨树高,榕树壮。

生结合图片感受杨树之高,榕树之壮。

学习书写“杨”。

(2)出示:梧桐树叶像手掌。

出示梧桐树叶图片,细数叶片,和手掌对比,学习比喻。

学习书写:“桐”。

(3)过渡:树除了生长的形状不同,颜色也有差异。

(4)出示: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看图,读句子:你有什么发现?(颜色不同)

学习“披绿装”里的拟人手法。

学习书写“枫”“松”“柏”

(四)练习背诵课文前两句

1、枫树有什么特点?榕树呢?枫树?

2、生结合树的特点尝试背诵

3、会背的学生闭眼背,不会的同学看屏幕上的课文读。

4、终极挑战:谁想挑战把课文都背下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两句,感受到了形声字的魅力,从形状和颜色方面认识了杨树、榕树等树。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句,课后思考一下,后两句是从什么方面写树的呢。


二、研讨

陈林玉: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在这堂课中,我以随文识字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孙炎:陈老师的随文识字是很不错的,这样课堂上,孩子更能感受到汉字的神奇之处。整个课堂思路清晰,课堂掌握度高。我也上了这一课,不过我的导入是参照前一课设置的,我设了一个场景,学生发言,他想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说出它们认识的树,引出今天的课题。

度婧雅:陈老师的课有很多亮点,思路清晰,学生专注度高,指导书写的时候让学生找注意点,学生的参与度高。陈老师的板书设计很有趣,她画了一棵树,贴合了课题,但是布局上需要调整一下,可以更美观。


三、建议

重视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随文识字非常有必要。在品读句子的同时,学生进行识字,效果高,理解的深度也更深。陈老师在注意随文识字的同时,也可以有所侧重,教几个范例,剩下的同类字可以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发散学生思维。

四、活动报道

为了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929日上午,小学部语文教师早早进入二1班教室﹐认真听取了陈林玉老师执教的课文《树之歌》。课上,陈老师以优美的图片将孩子们带入了新的课堂中,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了学生的全部的注意力,及时启发学生体会汉字的魅力,课堂时间安排恰到好处。整个课堂管理井井有条﹐孩子们活泼可爱。陈老师用自然的语言和教态,给所有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课后﹐在王维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听课的语文教师积极评课,对陈林玉老师的课提出了肯定的评价以及建设性的意见。

081b978f2bec84ee876e08d43b8a267

2cd525dde1f3ef14f159411e0ce70b10bbd05b99129c217aeb7487062adfccda470e680e29c3644a4a47e71cbebac90456ba9269c943b9d2f93b10af20d8

 昨天访问: 4738  |  今天访问: 2187  |  本月访问: 2187  |  上月访问: 63649  |  访问总数: 1243050  |  会员总数: 51  |  文章总数: 57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三阳路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 南京紫东江宁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