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打造有效课堂 ” ——2021—2022第一学期语文组教研组活动( 1 )
发布时间:2021/9/29 10:33:28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2073次
“随文识字,打造有效课堂 ”
——2021—2022第一学期语文组教研组活动( 1 )
一、活动主题:随文识字,打造有效课堂
二、活动方案:
内容:《树之歌》第一课时
时间:2021.09.29
地点:二1班教室
活动对象:小学部语文教师
中心发言人:陈林玉
活动形式:课例观摩+研讨
三、活动记录
执教者或记录人 | 陈林玉 |
执教内容或研讨内容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活动记录 | |
一、上课或发言记录 (一)猜谜导入 “像伞不是伞,脚在土里站”,猜一猜,是什么?没错,就是树。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跟“树”有关的儿歌——树之歌。(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初识树名 1、问题:这首儿歌里提到了哪些树呢? 2、范读课文: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3、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词; (2)读通句子; (3)圈出树名。 (三)归纳分类,发现规律 1、指导读词看字,归纳分类:读树名,观察生字,把有共同点的字找出来。 预设:左右结构、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 2、拓展木字旁的形声字 (四)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齐读课文,思考:前两句写了哪些树? 2、引导认识树木:到课文里找一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1)出示:杨树高,榕树壮。 生结合图片感受杨树之高,榕树之壮。 学习书写“杨”。 (2)出示:梧桐树叶像手掌。 出示梧桐树叶图片,细数叶片,和手掌对比,学习比喻。 学习书写:“桐”。 (3)过渡:树除了生长的形状不同,颜色也有差异。 (4)出示: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看图,读句子:你有什么发现?(颜色不同) 学习“披绿装”里的拟人手法。 学习书写“枫”“松”“柏” (四)练习背诵课文前两句 1、枫树有什么特点?榕树呢?枫树? 2、生结合树的特点尝试背诵 3、会背的学生闭眼背,不会的同学看屏幕上的课文读。 4、终极挑战:谁想挑战把课文都背下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两句,感受到了形声字的魅力,从形状和颜色方面认识了杨树、榕树等树。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句,课后思考一下,后两句是从什么方面写树的呢。
二、研讨 陈林玉: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在这堂课中,我以“随文识字”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孙炎:陈老师的随文识字是很不错的,这样课堂上,孩子更能感受到汉字的神奇之处。整个课堂思路清晰,课堂掌握度高。我也上了这一课,不过我的导入是参照前一课设置的,我设了一个场景,学生发言,他想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说出它们认识的树,引出今天的课题。 度婧雅:陈老师的课有很多亮点,思路清晰,学生专注度高,指导书写的时候让学生找注意点,学生的参与度高。陈老师的板书设计很有趣,她画了一棵树,贴合了课题,但是布局上需要调整一下,可以更美观。
三、建议 重视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随文识字非常有必要。在品读句子的同时,学生进行识字,效果高,理解的深度也更深。陈老师在注意随文识字的同时,也可以有所侧重,教几个范例,剩下的同类字可以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发散学生思维。
|
四、活动报道
为了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9月29日上午,小学部语文教师早早进入二1班教室﹐认真听取了陈林玉老师执教的课文《树之歌》。课上,陈老师以优美的图片将孩子们带入了新的课堂中,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了学生的全部的注意力,及时启发学生体会汉字的魅力,课堂时间安排恰到好处。整个课堂管理井井有条﹐孩子们活泼可爱。陈老师用自然的语言和教态,给所有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课后﹐在王维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听课的语文教师积极评课,对陈林玉老师的课提出了肯定的评价以及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