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工作>>心理健康>>计划总结>> 文章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12/28 9:43:09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1424次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由于学校去年开始招生,在建设发展中处于起步阶段,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面临地盘建设和学生心理状况摸排的任务,同时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要求,通过心理课、心理社团、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方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成立

按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和运行规范》文件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配置突出科学性与实效性。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要求,于2021年9月申请建设《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方案,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建成于2021年11月。

我校学生成长中心位于出岫楼二楼及三楼,总使用面积320平方米,包括心理办公接待室、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情绪疏导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测评室、心理教室、团体辅导活动室等八项功能室,配置了心理自助设备、身心反馈减压设备等常用心理设备。中心整体环境保障安静、舒适、温馨,结合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特点,考虑到中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敏感的前提,在内部设置保障来访者安全、保密、放松等心理需求为前提,光线含蓄柔和、色彩温和,力求创造温馨的气氛及良好的咨询氛围,以便使来访者的情绪能够平静、轻松,精力集中。

成长中心成立后,《南京晨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等多家媒体作了相关报道。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教育。我校心理课面向全体学生,本着教育性、全体性、差异性、主体性、发展性、活动性原则,围绕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采用教育部要求统一使用的苏教版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傅宏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针对中学生开齐开足心理健康课,按照文件要求,保证每周一节的频次。截止目前,七年级开展心理7节,包括《学习的新世界》《多彩的情绪世界》《我眼中的自己》等学习心理、情绪调节、自我认识类课程;八年级开展心理课9节,包括《我的班级的一员》《气质大转盘》《制定学习计划》《接纳自己的情绪》《真性情善表达》《提高记忆力》等学业心理、自我认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类课程。

三、心理社团

 我校成立心灵驿站心理社团,社团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中学生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乐观面对未来。促进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学期,面向初中生开展了16节次团辅活动,《我的生命线》生命教育主题团辅活动;考前放松减压及《正确看待考试》考前心理辅导活动;《精准分析,有效提分》《假如考试是个小黑点》考后学习心理辅导;《发送糖弹》《爱在指尖》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我的2021大电影》《请回答2021》年末总结及团队合作类团辅活动。

四、心理咨询

为满足一对一的个体咨询需要,成长中心设置了独立的个体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学生、教师及家长开放,每周固定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每学期安排咨询值班表,本学期固定开放时间为工作日阳光体育时间(9:40-10:05,15:55-16:25)及午休时间(12:25-13:15)。非工作日时间可通过拨打陶老师工作站心理热线96111寻求心理帮助。咨询形式除面询外,还可以通过信件或电话咨询,尽可能保障来访心理需要。

截止2021年12月28日,上学期共接待来访面询咨询90人次,其中高危心理干预5人,轻中度心理危机干预12人,一般心理咨询14人,多动症注意缺陷4人。就咨询内容而言,一般心理咨询中,多数学生主要就人际关系尤其同辈群体之间的相处及亲子关系产生疑惑,青春期异性相处成为初中生面临的敏感重要课题。在面临人际关系冲突时,多数学生并未习得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自伤行为,由此,引导中学生合理表达宣泄情绪也成为心理课堂和社团活动的重要课题。

五、心理讲座

   2021年10月10日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精神卫生理念,我校成长指导中心面向初中生开展了精神卫生日科普知识讲座。讲座围绕世界精神卫生日的设立背景、设立宗旨、精神卫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展开,重点阐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建议,如厌学、考试焦虑、学习疲劳、网络成瘾、抑郁情绪等。最后面向同学们普及了十条心理健康素养,鼓励同学们重视精神卫生,消除公众偏见,主动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并积极应对心理困扰

六、组织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同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增进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的了解,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利用心理课时间面向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统一安排了心理健康普测,普测内容包括学生背景信息、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普测选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源自王极盛教授(1997)撰写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心理普查工作结束后,成长中心在此基础上为116名初中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包括其家庭成员构成基本信息,家庭养育方式、成长经历、自我评价、心理困扰及烦恼等信息,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危机个案的识别和干预,筛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25人,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开展了一对一谈话并建立预警学生档案,对重度危机的学生进行了约谈家长多方会谈及转介工作。

七、心理委员培训

为了充分发挥好心理委员的心理气象员功能,方便心理委员更及时有效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成长中心组织初中部心理委员进行了本学期首次心理委员培训。培训重点介绍了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表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心理危机的五种信号(生理、认知、行为、情绪、需求)以及发现心理危机后的应对原则(积极上报、严格保密)。对心理委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要求:首先,心理委员需要培养锻炼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倾听,不把别人的秘密当谈资,还要熟记并向周围的同学普及96111陶老师热线及江宁区分站的热线电话及面询预约电话。另外,心理委员需要每月上报班级心理晴雨表,及时向班主任及心理老师反馈班级学生心理动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21-2022上学期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成长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多数学生心理发展得到有益帮助,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及时解决或对外转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设也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及自我调适起了重要作用。

 昨天访问: 4738  |  今天访问: 2191  |  本月访问: 2191  |  上月访问: 63649  |  访问总数: 1243054  |  会员总数: 51  |  文章总数: 57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三阳路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 南京紫东江宁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