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2/4 13:36:08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1189次
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遵照市区教科所和学校的工作部署,围绕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养为宗旨,注重开展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扎实开展心育活动,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小结如下:
一、心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1. 心理健康活动课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发挥着预防、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上学期开展频次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小学部中高年级的心理健康课随着专职师资的保证在上课频次上由每月一节提升到每两周一节,更好地保证了面向全员开展预防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初中部七年级、八年级保证每周一节的频次,超出了文件规定的每两周一节的要求,九年级利用班会课达到隔周一次的频次。在课程内容上,采用南师大版本的心育教材,围绕自我认识、情绪调节、学业心理、生涯与生命、人际交往等六个模块开展,穿插团辅活动。在教学内容上,本学期倾向注重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开展了系列活动,如“我的心理魔法壶”“与挫折同行”“生命线”“赋予生命意义”“生命曼陀罗”等课题。不仅利用心理课,还通过团辅活动、国旗下讲话、心理漫画、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开。
2. 心理辅导功能室健全,制度逐步完善
上学期,我校建成了心理中心,心理咨询室面积达标,有明确八个功能分区包括个辅室、团辅室、办公区等;心理辅导有个辅和团辅记录,截止12月15日,本学期完成150例个辅,咨询室固定开放时间为午休和阳光体育时间,满足每天2小时,每周不低于10小时的要求。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及值班表上墙,学校宣传栏公布心理求助校内外电话及信箱,及时回应和帮助学生。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的主要咨询内容主要围绕学业烦恼、人际交友、家庭关系为主,由于小学中高年级心理课的普及,不少小学生主动走进心理辅导室,倾诉内心烦恼,心理辅导的受众面得以拓展。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由于低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尚小,经验少,有些问题只能感受不能提出,如果被动地遵循心理咨询的自愿求助原则,许多学生就会永远徘徊在心理咨询室外,失去许多成长的契机。这提示作为心理教师必须带着职业的敏感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接近学生,尤其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问题比较普遍,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给孩子们以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得到适宜的心理援助。初中部的学生在常态的心理动态关注及心理测评预警中,能及时发现识别存在的问题倾向,并通过每月一次的心理安全研判会与班主任进行对接沟通,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主要存在的困难还在于促成家长意识的转变非常挑战,不少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缺少心理教育素养,或存在明显的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孩子内心失衡,容易诱发心理危机,这也是后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点方向。
3.团体辅导活动及讲座
本学期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面向学生群体,还拓展到了教师群体,有别于课堂心理教育的模式,团辅活动主要通过同辈群体间的互动在游戏活动体验中生成心理启发感悟,同学们走出课堂,在室外、操场、校园里感受活泼有趣的心理游戏,分享个人的想法感受,这种形式受到普遍欢迎。心理中心专职教师面向学校师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7次,详情如下。
4. 心理测评及建档工作
在入学初及春季心理问题高发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SCL-90》专业量表面向所有初中生及小学高年级学生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进行心理摸排,及时预警。为每位中小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掌握心理筛查出的重点关注学生数(含休学),重点关注学生单独建档,采取“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全程跟踪、科学干预,有重点关注学生辅导方案。对于预警的重点关注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排查心理危机,对于转介确诊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进。目前初中部实现全部建档271人(独立建档66人),小学1055人实现全员建档(独立建档15人)。
5. 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开展心理安全研判
学校成立了包括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安保人员在内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和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每月开展心理安全研判会,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会议,组织研讨心理危机应激预案,落实“日观察、周汇总、月研判”制度情况,学校未发生过极端危机事件。
6. 教师心理援助
本学期,面向教师群体开展了新教师入职团辅活动、班主任培训讲座,常态化开放心理中心的功能室,方便教师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劳逸结合。11月上旬,为促进新入职教职工之间认知了解,增加互动,活跃身心,提升组织归属感、集体凝聚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放松减压,舒缓情绪,学校工会与心理中心联合开展了“凝新聚力·从心出发”新教师团辅活动。面向班主任群体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点亮心灯 共同守护”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心育素养。鼓励倡导未持证的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师培训,提升学校中级心理辅导师占比,本学期有一位初中部老师及三位小学部老师相继完成了南京市中级心理辅导师的考核认证,心育队伍得以壮大。
7. 师资配备及专业技能培训
本学期,学校有在校学生1326人,专职心理教师2名,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二级/三级证书)的兼职心理老师2名,具有南京市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认证的兼职心理教师4名,初中部有学生271人,兼职心理教师3人,兼职心理教师与学生配备比例为1:90。小学部心理兼职教师4名,小学部现有学生1055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生配比达到1:263。按照如教育局规定,专职心理教师享受班主任待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在心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兼职师资的比例有所提升,接下来需要持续注重开展的工作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
本学期我校专职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达到规定学时,包括江宁区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中小学心理观察员的遴选与培训”“中小学心理个案与辅导”“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此外,专职心理教师还自主参加了大儒心理组织的《徐凯文本土化危机干预系统培训》研习共90学时,《徐凯文博士危机干预课程模块一》工作坊研习时数21小时28学时。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8. 心理气象员队伍建设
为做好心理观察员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中介桥梁作用,自小学四年级起,每班设置两名心理委员,男女生各一名,每学期安排心理委员培训,本学期已完成初中部和小学部高年级心理委员培训3次,心理委员除发挥朋辈辅导功能外,每月定期上报《班级晴雨反馈表》以便班主任及心理老师了解班级心理动态。
二、反思与展望
1. 在转介后确诊、休学学生及家长的跟进工作发现,该类学生由于学业基础不良,在心理危机接触后复学过程中确实不能跟上教学进度,长此以往产生明显的挫败心理,缺乏学业希望,对于该类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知识尚存在欠缺,如果能找到适合该类学生的多元升学路径将极大地缓解学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
2. 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方面尚处于薄弱环节,缺少立项课题,截止目前尚未承办区级教科研活动,这是我们后续努力的方向。
3.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上,目前对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完善,缺少实践技能和经验,尚不能安排咨询排班,需要加强组织培训,创新兼职心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援助。
4.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家长学校工作也存在些许不足,目前学校主要通过线上家长会、入户家访、线上家访、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推送、致家长的一封信、致家长的温馨提示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实效上缺少佐证, 学生家长工作繁忙,教师群体压力也大,如何在轻干扰的前提下实现对家长科学教育意识的转变,办好家长学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5.在对特殊学生家长完成转介后,不少家长存在拖延、重视不足的情况,就医不及时或者就诊过程中存在避重就轻的情况,导致孩子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帮助。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与精神卫生机构医院之间的协同机制、绿色通道,目前我校尚未具备这项资源,极特殊情况由专职心理老师陪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