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工作>>心理健康>>计划总结>> 文章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2/5 15:13:26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1197次

本学期,结合上学期心育工作中已有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做计划如下:

一、继续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活动课,丰富心育活动开展形式

在上学期基础上,保证小学中高年级(四年级至六年级)每两周一节心理课,初中(七至八年级)每周一节心理课,九年级隔周一节心理课的频次。在课程内容上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学业需要,作一定调整,如初中生及小学高年级学生侧重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介绍,把握异性交往的分寸,引导通过体育运动、恰当表达等方式合理释放青春期冲动;小学六年级及初三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重点内容聚焦考前考后心理调适,学业压力的缓解;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是所有年级一以贯之的心理课题。

在开展形式上,除心理课外,穿插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丰富心育形式,如OH卡牌成长小组,团体沙盘成长小组,心理广播、心理漫画、心理小报、心理剧场、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形式,挖掘学生兴趣点,关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课题,力求协助解决学生真实存在的困惑。

二、做好常规心理辅导,完善心育教师团队建设

继续做好常规心理咨询辅导,利用午休、阳光体育等时间开展一对一心理帮扶,心理辅导室对外固定开放时间,轮流安排值班。专职心理教师致力于提升咨询技能,通过案例分析研讨,培训学习,同辈督导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不定期总结学生不不同学龄阶段、不同季节段常出现的问题诉求倾向,就咨询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作为素材引入课堂,实现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课堂。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上,目前对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完善,由于新培训取证的兼职老师缺少心理咨询的实践技能和经验,尚不能安排咨询排班,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组织培训,创新兼职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援助形式。鼓励小学持证老师作为兼职心理老师参与到心育实践工作中来,从团辅活动、心理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始,通过培训、督导等方式逐步锻炼提升心育素养,最终实现能够接待来访个案,排班咨询。

三、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做好重点关注学生的预警与跟进

目前学校已经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成立了包括校领导、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安保人员等在内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安全领导小组专题会议。

开学初,在心理安全研判会上就重点关注名单与班主任对接沟通后进行动态调整,更新学生心理档案,充分利用班主任和心理安全气象员作为中介桥梁,做好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态跟进及心理问题的预警。

结合以往经验发现干预后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转介后确诊、休学学生及家长的跟进工作中发现,该类学生大多由于学业基础不良,在心理危机接触后复学过程中确实不能跟上教学进度,长此以往产生明显的挫败心理,缺乏学业希望,该类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知识尚存在欠缺,如果能找到适合该类学生的多元升学路径将极大地缓解学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

此外,以往在对特殊学生家长完成转介后,不少家长存在拖延、重视不足的情况,就医不及时或者就诊过程中存在避重就轻的情况,导致孩子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帮助。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与精神卫生机构医院之间的协同机制、绿色通道,由学校和医疗机构直接对接,避免了家中在中间隐瞒孩子实情或拖延的弊端,目前我校尚未具备这项资源,极特殊情况仍采取由专职心理老师陪同就诊的方式进行。

四、提升心育教科研能力,积极承办区片教研活动

  本学期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为提升专兼职心理教室科研能力,将课例反思、典型咨询案例进行整理,以课例和案例为抓手,积极撰写心理论文投稿,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方面尚处于薄弱环节,缺少立项课题。上学期我校专职心理教师主动参与区片心理教研活动,积极开展心育展示课,本学期尝试争取承办区级教科研活动,学习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教科研水平。

五、学习借鉴家校共育实践方式,补充家庭教育指导短板

   由于上学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家长学校工作也存在些许不足,目前学校主要通过线上家长会、入户家访、线上家访、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推送、致家长的一封信、致家长的温馨提示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形式上以推送为主,在实效上缺少佐证。由于学生家长工作繁忙,教师群体压力也大,如何在轻干扰的前提下实现对家长科学教育意识的转变,办好家长学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本学期尝试通过线上家长课堂的方式,录制青春期心理特点变化、亲子沟通类话题,推送家长,通过家长反映,斟酌开展线下广场咨询等形式的家长心育指导工作。

 昨天访问: 4738  |  今天访问: 2191  |  本月访问: 2191  |  上月访问: 63649  |  访问总数: 1243054  |  会员总数: 51  |  文章总数: 57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三阳路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 南京紫东江宁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