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开展《我眼中的自己》心理课
发布时间:2021/12/13 14:25:44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1585次
七年级开展《我眼中的自己》心理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要求自我认识是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全面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初中生的自我认识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从自我体验出发,对自己有很多评价,不再局限于“老师/家长怎么说我”;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认识是带有很强的片面性、多变性和模糊性,他们并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关注自我认识的内容和方法,学会通过各种渠道完善自我认识。
课堂伊始,心理老师在引导同学们调频心理课的约定(“积极参与、倾听他人、包容接纳、尊重不同”)后,为同学们播放了《生之爱》的视频片段,启发同学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探索自我”。同学们踊跃举手:“就像那颗玫瑰花的种子一样,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模仿其他小动物,希望融入别人的圈子,缺屡屡失败受挫,最后才发现原来来自己是一朵花,和那些动物本来就不是同一个种类,它只需要遵循自己的规律发芽长大,静静绽放就好了。”我们也需要花一些必要的时间思考自己,认识自己,这样才能积极自信地面对他人,并且合理地规划当下的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认识到自我认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心理老师带领同学们尝试通过不同的路径进行自我探索。最常用的方法便是自我反思了,当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就已经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了,而且在不同的场合,需要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同,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写出20句关于“我是谁”的句子,并且思考“同学们各自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如何对这些特征进一步归类?”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是一个擅长运动的人”“我是一个容易生气的人”“我是一个喜欢唱歌的人”“我是一个与别人吵架时需要安慰的人”“我是一个表面上乐观的人”“我是一个长得有点矮的人”“我是一个敏感的人”“我是一个害怕孤独的人”……同学们真诚而踊跃地表达着他们眼中的自己。这些自我介绍涵盖了自己的身体外貌等“生理我”的部分,也包括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角色地位等“社会我”的信息,大部分是关于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心理我”的内容。这也反映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心理自我,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个体。自我认识是一个贯穿我们一生的过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阶段,我们都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和领悟。
在了解自我认识的分类后,心理老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乔哈里窗”理论,引导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了解和完善自我。对于“公开我”及“盲目我”的部分,需要同学们多与他人交流,多向他人展现自己,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获得真实的反馈,避免自己的认识死角。同时,适度保持“隐秘区”,通过自我反思来理解自己,对于“未知我”的部分,希望同学们通过积极参加活动,迎接挑战,挖掘自身的潜能,达到更多自我认识。“乔哈里窗”既是认识自我的一个框架,也提供了完善自我的思路。我们需要适度扩大公开我,缩小盲目我,挖掘潜能我,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
上一篇: 七年级开展《多彩的情绪世界》心理课